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民俗博物馆 > 典藏 > 正文

民俗不打烊 居家来看展|古典家具精品之床榻

2020-03-10 15:32:44  作者: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静

在中国古代家具中,床榻的形式有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榻是从我国古老的家具演变而来,榻在《释名》中的解释是:“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狭长、低、近地,这就是榻的特点。现在有比较明确的概念:无栏杆、无围子、四足落地的卧具,就是榻。  

历史上关于榻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经历残酷,终当皇帝。他的一句名言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在福建民俗博物馆西落一进东厢房里,有这么一件藏品——民国福寿纹红木美人榻。此器造型借鉴了西洋风格,榻面一侧为倾斜式,边沿向外侧翻卷,另一侧扶手处设靠枕。榻面为攒框镶板,后背为皇冠形,镂雕花卉、如意、蝙蝠、寿字、盘长寿桃、钱纹、卷草纹等多种纹饰。榻的外缘的浮雕花纹装饰,面下及两侧牙板为镂雕花卉,卷草、蝙蝠、拐子纹装饰。这些雕刻纹饰寓意着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福寿延年。腿部为三弯式,外翻回纹。整件器物制作工艺精良,装饰手法繁多,显得非常高贵。

美人榻,也唤作“贵妃榻”、“小姐榻”,不论哪种称谓,都如一汪柔水,令人联想到一个天仙般的美人姿态撩人地半坐半躺,似睡似醒,有些慵懒,尽显华贵与优雅。

罗汉床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相传,罗汉床最早是僧人用来打坐修禅之用,到了明清以后逐渐变成了小憩、待客的工具。除了厅堂、卧室使用以外,罗汉床也常被文人雅士置于书斋,用以阅读经史、观赏书画、赏玩古董。

“罗汉床”的基本形制都是三面围子,关于罗汉床有“东床快婿”的典故。

此件采用的是浮雕的工艺手法,椅子的背板及牙条雕有“松鹿”、“喜鹊登梅”、“麒麟柳树”、“鹰”、“葡萄”等图案。整个画面寓意着吉祥、长寿、喜庆、多子多福。木雕刀法娴熟,构思巧妙。

架子床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马未都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睡过架子床的,大多不再想睡西式床了。” 乍一听,或许有人难以苟同,因为现代人很少使用架子床,对架子床的了解与认识,可能仅限于从影视作品中的一瞥。架子床到底有什么好,能让马未都如此肯定?

首先,架子床有顶有柱,睡在架子床上,就像藏匿于自己的小世界,让人放松,给人安全感。床的左右也设计的十分巧妙,让即使睡在床口的人,也不会有落下床的危险。

在宋朝之前,床还没有床顶,睡觉躺下之后,仰面朝天。明代以后,架子床出现,中国人的起居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般情况下,古人夜间睡觉是在架子床,午间小憩则是在榻上,或在罗汉床上。

上图为福建民俗博物馆西落一进东厢房藏品——清金漆木雕架子床,此床床身通体以金木雕刻为主,四周围栏,围栏三面分上中下三段。上段为攒框单屏,并镶有山水、仕女板画,中段为漆金木刻人物。下段为黑地描金花鸟屏。床眉用金木雕刻有凤凰、松鼠葡萄,二甲传胪等图饰,眉罩下的板牙上雕饰人物、花卉图案,边板雕着鹭和莲花,寓意“一路连科”,仕途顺遂。整个正面腿足部以锦鸡、花草的雕刻满饰,较为繁复。

拔步床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拔步床”是所有寝具类型中形制最大、功能构造最为复杂的一种。“拔步床”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反映了人们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增长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代的政治风气、经济状况以及民俗民风的写照。

在福建民俗博物馆西落一进的西厢房里,有这么一件制作繁琐、体形巨大、装饰华丽的清代拔步床。此床以十柱支撑床顶,四周围栏,整体形制像是在一个平台上搭建的小木屋。床顶内雕有漆金凤凰牡丹图饰,边围均安上床窗,后围安有双层橱柜,柜门为漆金雕花卉、博古、蝙蝠、喜鹊等图饰,并嵌有金属拉手,可合可开,实用与美观恰到好处。床榻颜色鲜亮,装饰雕刻均贴金箔,富丽堂皇,整体充满了线与面、深与淡的对比美。

这类“房中房,屋中屋”样式的床充分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可按自己的意愿在廊内两侧随意安置小型生活器具,如梳妆台、衣架衣箱、灯盏等小型家具,设计极具人性化,洗漱、更衣都可以在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完成,大大提高了睡眠空间的舒适和私密程度。

在中国人眼中,床如同是短暂栖息的避风港,可给人以踏实的安全感,足以让人于此安心舒适地神游梦境。自古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床,所以,古人相信床会带给自己一生的运气。为此,他们几乎将所有象征吉祥、伦理、育儿和幸福祈愿的图案都运用于造床之上,哪怕是百工千工,哪怕是黄金白银,但求好床颐养心神、传达教义、护人顺安。而这些图案除了带去好意、装点梦境,也让床变成了一个细心雕琢而成的艺术珍品!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
东南网承办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