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民俗博物馆 > 顶部幻灯 > 正文

雅蕴青风 瓷逸幽蓝——福建民俗博物馆馆藏青花瓷展

2020-09-21 09:24:31  作者: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静

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止。青花瓷的艺术创作也深受民俗思维因素的影响,植根于民间文化的土壤,对社会生活有许多真实的表达。

本展览展品由福建民俗博物馆藏明清两代青花瓷组成,共51件/套。通过介绍明清两代青花瓷中常见的器型及传统民俗图案,解析其中蕴含的文化故事,展现不同时期的人文风物与人民情怀,表达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强烈的精神依赖。

展览分为“官民并进 雅俗共赏”、“言必有意 意必吉祥”、“国势渐衰 藏礼于器”三个单元,分别介绍明末清初、清三代、清晚期三个时期青花瓷的器型、釉料、工艺及民俗图案特点。

明末清初—— “官民并进 雅俗共赏”

明末清初时期的瓷器生产上承明代、下启清代。明末资本商品经济萌芽,官、商、文士阶层界限逐渐打破,瓷器出现了“雅俗共赏”的文化现象。

这一时期出现许多筒瓶器型,寓意“天下一统”,侧面反映百姓由乱思治、分久必合之愿望。崇祯、顺治年间人们喜以合欢树、萱草为饰、籍此来免除心中因战乱、天灾而带来的烦闷忧虑。此外,青花图案上出现许多描绘品茗香茶,观画读书,吟诗对弈,高谈阔论等场景,表现了明晚文人士大夫闲情雅致的生活境界。

明崇祯青花人物笔筒

清三代时期 — — “言必有意 意必吉祥”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执政期间,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人口大量增长,加之皇帝对瓷器的喜好,由此写下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页。

这一时期青花瓷制作技术高超,图案精细华美,多体现“多子多福”、“香火绵延”、“人丁兴旺”的生育价值观,充分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与对家族兴旺发展的美好愿望。

清乾隆青花花卉六角大瓶

清康熙青花八仙人物对杯

清乾隆青花斗彩婴戏图对盘

清晚期 — — “国势渐衰 藏礼于器 ”

19世纪初,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江山风雨飘摇,侵略和起义相继而来,统治者无心制瓷业,青花瓷的制造技艺从繁荣的高峰走向低谷。从嘉庆开始,不再派专门的官员去景德镇监督瓷器生产,只由地方官兼理。咸丰朝遭遇英法联军侵华以及太平天国起义,北京被联军占领,大量瓷器等赏玩品被掠夺。太平天国曾一度占领景德镇,这期间御窑厂被迫停烧。到了光绪时期,青花瓷一度中兴,仿烧康熙、乾隆青花水平较高。

清嘉庆青花缠枝花卉五供

雅蕴青风 瓷逸幽蓝 · 我们在东莞

雅蕴青风 瓷逸幽蓝——福建民俗博物馆馆藏青花瓷展经福建民俗博物馆与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共同打磨,精心策划,于2020年9月18日在东莞首次亮相。

展 厅 现 场

福建民俗博物馆讲解员现场讲解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
东南网承办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