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民俗博物馆 > 网上展览 > 精品展览 > 正文

云赏青花 “瓷”旧迎新|【文房清玩】今天你学习了吗?

2021-02-03 16:15:59  作者: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静

“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文房” 一词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南北朝时期,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类似今天的档案馆。

仇英《桐阴图》局部 描绘古代文人在书斋的场景

历史上第一个将文房用具整理出书的是南宋的赵希鹄,其《洞天清禄集》将文房用具分为十类。到清代,我国的文房用具数量达到巅峰,其实用价值逐渐被观赏和把玩性所取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房清玩”。

文房用具

文房清玩,大体都是些形微体轻的小玩意儿。文震亨的《长物志》综合概述了明代文人清居生活的物质环境,列出了众多文房清玩。高濂的《遵生八笺》列出的文房清玩更达49种之多。

笔 插

笔插,用于放置毛笔的文房用具之一。它是明中晚期出现的笔筒之祖先。

宋代的《槐阴消夏图》、《图》等绘画中,出现了笔插的形象。明文震亨《长物志》明确描述了笔插的形制:“鼓样,中有孔插笔及墨者,虽旧物,亦不雅观”。

明朝时期,笔插一般为中间一方孔,周围三或四圆孔,用以插笔之用,到清代演化为单孔和双孔。清中后期,笔插已基本退出文房用具之列。

福建民俗博物馆馆藏青花瓷——笔插

笔 筒

瓷制笔筒自明代起开始烧制,但工艺相对简单。到了清代,随着制瓷业的繁荣,瓷器笔筒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其工艺水平之高、品种涉猎之广,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清代瓷器笔筒品种繁多,青花、釉里红、墨彩、五彩、粉彩、斗彩等工艺异彩纷呈。笔筒造型以圆形居多,也有八方、六方、四方、梅花、葵花等造型和云头、卷书等式样。

福建民俗博物馆馆藏青花瓷——笔筒

笔筒上的图案题材,有人物、花鸟、诗 赋、书法、铭文、题印等,艺术表现也呈多样性,使笔筒更具书卷气和文化寓意。

笔筒纹饰赏析图

印 盒

印盒,亦称印奁,盛放印泥的文房用具。瓷制印盒在清代最为普及,器型较为丰富,或圆或方。一般宫廷用具较大。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以康熙豇豆红,洒蓝釉及乾隆时仿雕漆印盒最为著名。

福建民俗博物馆馆藏青花瓷——印盒

魁星点斗 独占鳌头

“魁星点斗”的吉祥图案起源于宋代,明清时期大为流行。通常在吉祥图案里把魁星画成一角站鳌头、一脚向上后踢的形象,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祥瑞。

福建民俗博物馆馆藏青花瓷 “魁星踢斗” 纹饰

自古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流传甚广,尤其是文房用品,十分流行描绘这类题材。通过此图饰,表达了古代文人渴望在寒窗苦读后能够金榜题名、为国效力的美好愿望。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
东南网承办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