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州,带“牛”的地名有牛眠山、春牛亭、金牛山、牛津街、牛头巷、石牛山、牛道山、牛弓街等。“金牛山”公园在鼓楼区的洪山桥之西,据说此“金牛”原在金山寺之南的金锁江。 《闽中记》记载:“昔有渔父垂钓得金锁,引锁尽,见金牛奔涌。渔者急挽至岸,牛断,犹得锁长二尺。”之后金牛沿闽江北驰,化作一座青山,故称金牛山。 清代福州诗人魏秀仁曾在《台江竹枝词》写道:“三烺峰下摇橹秋,万玉潭边系钓舟。钓得金崎一金锁,不知锁尽有金牛?”诗中的“金牛”指的就是鼓楼的“金牛山”。 金牛山公园门口的金牛 福州漆艺“水牛”曾亮相世博会 1889年4月的一天,一艘来自中国的船只停靠在了塞纳河畔,船上载有福州运抵巴黎参加世博会的工艺品,这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脱胎漆器 “大水牛”。 主办方开来大型吊挂车,岸上等候。然而,船靠岸时,他们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船上的中国人一手拎着“大水牛”的牛脚,轻松地把牛从甲板上抬了下来,围观者十分惊讶。据说,参展时很多人怀疑这“牛”是纸糊的,没什么价值。于是参展者把这“牛”泡在水里,一个星期后发现这“牛”丝毫未变,且颜色更加透亮,众人赞叹不已,这头“牛”也博得了那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大奖。 这头“水牛”就是福州的脱胎漆器,质地轻巧。这头用脱胎漆器制作的巨大“水牛”只有10多斤重。各国客商怀着好奇心打听“大水牛”的制作工艺,从此,福州漆艺名声大振。 (本文图片均来自福建民俗博物馆) |
![]()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
![]()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