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节气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 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 而麋因属阴,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仲夏三伏蝉,蝉鸣半夏,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 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炎热的仲夏, 阴阳调和,万物皆宁, 喜阴的生物欣欣向荣, 阳性的生物开始消退。 夏至气象 气温降水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远了。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立竿无影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有,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 夏至民俗 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诗词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宋】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 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 自缘手倦歇些时。 这个夏天,杨万里十分逗趣,他来到连天观,一直在挥扇,当他停下来时,他忙告诉大家,不是天气凉快了,而是手酸了,所以停下来歇会。 《夏至》【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 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 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和端午相去不远,所以,范成大的夏至日,还用粽丝系臂,祈求健康。夏至这天,生活十分闲适,君不见,那老翁伴着孙辈玩得很开心吗? |
![]() |
![]()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
![]()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