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福建民俗博物馆结合七夕传统文化内涵,于8月4日开展“素手织花 遥寄星河”主题活动。 七夕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根据传统,中国民间女子要当庭布筵,虔诚跪拜织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以及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指的是在七夕这天,女子要比赛结彩线,穿七孔针。 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茉莉花谐音“莫离”,值此佳节,福建民俗博物馆在花厅处准备了清香怡人的茉莉花和传统民俗手工包。游客们可挑选七彩丝线,编制茉莉花手串,还可亲自穿针引线,缝制民俗手工包。针线交错间,重拾传统。 廊桥对诗 古今文人常以诗为载体,抒发情感,寄托情怀。七夕夜晚,福建民俗博物馆内花灯夺目,处处诗情画意。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星月同辉映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天河鹊架搭桥乘,此夕情浓成眷侣。” ………… 才子佳人们置身古厝民居,步入花厅园林,仿佛变身为才华横溢的诗人,对于七夕的诗词佳句,脱口而出,对弈自如。 花灯祈福 相传七夕节这天夜晚,牛郎怕看不清鹊桥耽误了与织女约会,便在人间河流放灯,照亮星空中的鹊桥。据说,若是河灯很多很亮,便能看见鹊桥上的牛郎织女像星星一样闪亮,而得见者也会拥有美满的爱情。此后,七夕节放河灯成为祈求姻缘,驱除黑暗,美满吉祥的传统习俗。 七夕夜,放河灯,极具民俗特色与文化韵味。人们或祈求学业进步,或祈求姻缘和合,或祈求国泰民安。他们手中的河灯,不仅承载着对家庭与民族的美好期盼,还能照亮牛郎织女团聚的道路,是对天下有情人最美好的祝福。 此次,我馆围绕“素手织花 遥寄星河”主题开展的七夕民俗体验活动,为节日增添了温馨浪漫的文化气息,我们将继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主题活动,弘扬八闽民俗文化的内涵,满足人们对博物馆的多元化需求。 |
![]() |
![]()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
![]()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