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民俗博物馆 > 社教 > 观闽俗知闽风 > 正文

福闻话·服饰文化丨美翻了!福建女子服饰美,人更美!

2022-08-23 16:10:00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静

人间八月芳菲尽,盛装出街好时节

都知道咱大福建

山青水秀、风景如画

而且美女如云!

在生活与劳作中,

福建女性更是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和打扮风格,

她们穿着个性的服饰,

有着勤劳的品德

为福建幸福生活不断创造奇迹

她们就是……

坚定婉丽,刚强柔和

泉州惠安女

惠安女服饰。(图源:惠安文旅)

“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宽裤筒、银腰链。”这是典型的惠安女形象。 “惠安女服饰”在2006年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崇武、山霞斗笠(图源:惠安文旅)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她们都头戴黄斗笠,笠内也缀上各种绒花和塑料花。但崇武、山霞惠安女戴的斗笠装饰风格更加艳丽、独特。

惠安女闪耀在腰间的银腰链。

(图源:惠安文旅)

惠安女的银腰链还经历了一段由男性到女性佩戴、由实用到配饰的民风演变。相传惠安在南部设置渔场,看到那里渔民扎银腰链,于是赚钱扎了一条带回惠安。50年代后,男人穿中山装,银腰链成为女人专用,由原来的一股逐渐增加到多股。银腰链形状如船上的锚链一样,寄托了惠安女对讨海亲人们的无限思念和祝福。

(图源:惠安文旅)

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在过去,因为男人出海打鱼,为了撑起家庭,惠安女要做很重的苦力活,也习惯于把自己放在家庭的最后一位,她们腼腆、内敛,甚至有点不自信。

但是,如今惠安女创造幸福的方式可不一样了,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 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会利用自己热爱的生活方式去创造幸福,“自我、自由、自信”成为了她们身上新的标签。

行走的小花坛

泉州蟳埔女

在泉州丰泽区蟳埔村,蟳埔女上穿“大裾衫”,下着“宽腿裤”。乍一看,与惠安女有点相似,其实有很大差别。

(图源:福建闽南文化研究会)

蟳埔女是衫不露脐、不带腰饰。至于裤都是清一色黑色大筒裤,裤头为腰部的两倍宽,头顶的“簪花围”更是别具巧思。

蟳蜅女劳作(图源:福建闽南文化研究会)

“簪花围”采用应季小朵鲜花整齐装饰于圆髻之上,将秀发盘于脑后,系上红头绳,梳成圆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鲜花的花苞或花蕾串成花环,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再以发髻为圆心,圈戴在脑后。

小小蟳蜅女。(图源:泉州晚报)

无论春夏秋冬、年老年少,她们每日不厌其烦地将头发细心盘起,用一轮一轮的鲜花簪在头上,花团锦簇,打扮得犹如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坛,让人大饱眼福!

霓裳羽衣踏浪而来

莆田湄洲女

“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 海蓝色的斜搭襟中式上衣,下黑上红的裤子,头上的扁平发髻恰似一叶帆船。这,就是湄洲女传统服饰——妈祖服。

眺望大海的湄洲女子。(图源:莆田旅游网)

相传妈祖装是妈祖生前最爱穿的服装,上身是中式海蓝色斜大襟上衣,海蓝色象征大海;下身是上红下黑拼接的宽腿直筒裤,红色和黑色分别象征吉祥和思念 。

帆船头是一种形如帆船的发型,也叫做“妈祖髻”,而关于帆船头,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妈祖18岁时,父母要给她张罗婚事。妈祖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三天,出来后盘好了妈祖髻,表明终生献给大海的志愿。


湄洲岛在过去有个习俗,待字闺中的姑娘梳起帆船髻的那一刻便是出嫁之时。(图源:湄洲发布)

后来,湄洲岛上的姑娘出嫁时便会梳起帆船头。不仅恪守千年的文化传统,承载着妈祖的祝福,也寄予着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湄洲岛用其得天独厚的滨海风格和自然资源养育了湄洲女最不平凡的美丽。

最美不过凤凰装

畲族女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其主要特色在女性服饰上,女性服饰以凤凰形态贯穿整体,故称“凤凰装”。


(图源:闽东日报)

“凤凰装”其以黑、蓝为主调,上衣为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绣有彩色花边,下身为平头九分裤,外系一尺多宽的围裙。女子腰间还束有一条宽四厘米、长一米余的花腰带,亦叫合手巾带。

新娘梳妆完成,头戴凤冠,等待迎亲时刻到来(图源:闽东日报)

在畲族,恋爱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在公开场合相识、约会,然后告知父母,托媒说亲。

(图源:闽东日报)

畲族女子出嫁时,迎亲队伍身着传统服饰,一路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喜气洋洋的前去迎娶新娘。此外,畲族还有一系列的婚嫁习俗,风韵神奇而独特,保留至今,亦成为了中华传统民俗中一块奇异瑰丽的活化石。

在生活与劳作中,福建女性怀揣爱美向美之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和打扮风格,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足下土地的赤诚奉献。无论怎么穿着打扮,都值得让人由衷地称赞:

奋斗中的福建女性,真美!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
东南网承办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