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民俗博物馆 > 社教 > 正文

传统文化进校园|民间艺术绽放光彩 文脉传承赓续绵延

2024-01-01 09:05:00  作者: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静

12月29日,由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来到了福州第十九中学和福州屏东中学(屏北分校),为同学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盛宴,让大家通过实践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

润物细无声

二十四节气里的闽式生活

此次活动,福建民俗博物馆将“润物细无声——二十四节气里的闽式生活”流动展引入校园。展览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贯穿闽地四时节令、风土人情、节俗礼仪等。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细腻生动地讲解,同学们既受到了传统文化熏陶,又激发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以糖为墨 画人间甜味

糖画,顾名思义以糖为墨作画。人们常于庙会集市、公园名胜、市井长街中见得糖画小摊的身影。此次活动,糖画进入校园融入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寓教于乐。

糖画技艺展示区前,人头攒动。同学们认真观摩糖画制作流程。糖画手艺人仅用一只小炉,一块铁板,一袋麦芽糖块,一根铁勺,即绘就花鸟虫鱼、生肖草木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糖画,引得同学们啧啧称叹。

妙剪生花 裁满堂华彩

剪纸,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2019年,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活动中为同学们展示的柘荣剪纸,始于唐代,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窗花、礼花、喜花等。

展区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秋凤老师热情地向同学们传授柘荣剪纸技法,精美喜庆的剪纸纹样吸引师生纷纷驻足观看,并兴致勃勃地加入到剪纸创作中。

巧手匠心 镌美好祝福

髹(xiū)漆全皮箱,曾是福州最流行的五大嫁妆之一。随着时代变迁,福州皮具制作老工艺曾一度面临失传危机。近年来,许多年轻手艺人纷纷加入到皮具制作的队伍中,让这一门古老的手艺与时俱进重焕新生。

活动中,福州髹漆全牛皮箱制作工艺第四代传人何巍,为同学们带来了福州特色的文创艺术品——四季花锦鲤香梳。其融合了福州角梳制作,冷凝合香制作技艺以及传统皮具制作技艺元素,不仅展现了福州传统技艺中蕴含的中式美学浪漫色彩,也寄托着对莘莘学子鲤跃龙门的美好祝福!

书香拓福 展翰墨雅韵

拓印,一门古老的印刷术,是记录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其《石鼓歌》中写到:“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 ”描述的正是古人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或器皿上的文字图案拓印下来的场景。

活动现场,拓福体验区前墨香四溢。在福建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演示下,同学们纷纷效法古人,于刻着“福”字的雕版上刷墨、覆红纸,刷印,再小心翼翼揭纸,最终收获了一张张“福”气满满的拓片作品。

指上乾坤 捻世间百态

泥人,中国人自己的“手办”。平平无奇的泥团,在手艺人灵巧的双手中,摇身一变成为各种活灵活现的泥塑形象。

在泥人展区前,小鸟、小猫、小猪等生动的“小动物”,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通过老手艺人的讲解,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泥塑作品的制作技艺,还了解了这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刻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赓续传承而生生不息。福建民俗博物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根植传统文化沃土、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贴近校园生活实际,守正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展览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滋养青少年茁壮成长。(本文均由福建民俗博物馆供图)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
东南网承办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