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节气吃荔枝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在7月22日至24日之间。“暑”,热也,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福州有歌谣:“夏蝉叫,荔枝红,满山满树挂灯笼,大暑吃荔枝,忙了摘果人。”荔枝树高数丈,大可合抱,叶大遮暑,四季常青,福州适合种荔枝树。宋朝福州郡守程师孟讲福州四郊是“一等翠林无别木,四边唯有荔枝园”。过去,福州广种荔枝树,房前屋后,池边空地都是。大暑节气前后荔枝熟了。家门口的荔枝树挂满了荔枝,女婿们摘下红彤彤的荔枝给岳父大人送去,于是就有“荔枝红,送丈人”的说法。荔枝果红浆甘味甜,补益祛暑。“大暑荔枝,小暑鲎”,大暑摘果合家品荔,分享时果成为福州大暑节气习俗。荔枝,这水果从树上摘下,一旦离开树枝,就会“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日色味俱变”,故福州话叫“离枝”。这名含义很深,它是在告诫各位要不忘初心和本性。 福州西禅寺,作为荔枝著名产地,宋朝时种下的“宋荔”声名远扬。每逢大暑,寺里啖荔雅集,邀文人墨客吟诗作画,闽都风雅,历代传承成佳话。而福建民俗博物馆内,也有株约300年树龄的二级古树名木荔枝树。它是福州名品“蛀核”,核小如丁香,果实色泽红艳、汁多味甜,树根与假山缠抱成“根抱石”奇景。三百载岁月里,它在三坊七巷连片乌瓦间挺秀,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兴衰与社会变迁,是福州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盛夏挂果时,与花厅假山、雪洞相映成趣,别有韵味。两处荔枝树,一在古寺延续风雅传统,二在博物馆诉说坊巷情长,共同编织起福州荔枝文化的动人经纬,见证着这片土地的人文底蕴与时光流转。(部分文段 林聪生) |
![]() |
![]() 福建民俗博物馆抖音号 |
![]() 福建民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