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福建民俗博物馆携手福建省汉服文化促进会,共同呈现了“闽风承乐·礼耀汉天”第十三届中华礼乐大会。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带领市民与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华礼乐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时代魅力。 活动现场,一系列精心复原的传统礼仪依次展演,庄重典雅、意蕴绵长。其中,汉服婚礼、及笄礼与拜师礼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是礼仪的外在呈现,更是中华精神内涵的生动传达。 汉服婚礼 缘定三生,礼承同心 汉服婚礼依古制逐步展开,从“却扇”初见,到“沃盥”净手,象征新人以洁净之身心共赴盟约;“同牢”共食一牲,表达从此生命相连、甘苦与共;“合卺”共饮匏酒,暗含合二为一、永结同心的美好祝愿。整场婚礼不仅华美庄重,更在每个细节中传递出“结发同心,白首不离”的婚姻理念,彰显古人对家庭伦理与情感秩序的敬重与守护。
及笄礼 加笄成人,承责立志 及笄礼作为中华传统女子成人礼,承载着对生命阶段转变的礼敬与期许。仪式中,少女褪去童装,梳发加笄,由母亲或女性尊长为其插上发簪,标志着她已步入成年,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家庭义务。这一仪式不仅是外在仪容的改变,更是对内心成长的唤醒,引导年轻一代树立“明礼、知责、修身、齐家”的人生观。在快速变迁的当代社会,及笄礼的复原与展演,为青少年提供了感知传统、确立身份认同的文化契机。
拜师礼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拜师礼作为中华教育礼仪的核心环节,体现了“为师则严,为学则恭”的传统精神。仪式中,弟子需整肃衣冠,恭敬呈递拜师帖,并奉茶致敬,表达对师长与学问的尊崇。师长则回赠经典或文房四宝,象征知识与责任的传递。这一礼仪不仅强化了师生之间的精神联结,也传递出“以礼立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在知识获取日益便捷的今天,拜师礼提醒我们:学问不仅是技能的习得,更是人格的涵养与精神的传承。
“没想到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有趣!”一位首次参与礼乐大会的游客感叹道,“这些礼仪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活态文化。”
本次礼乐大会通过仪式展演、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立体展现了中华礼乐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活动不仅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也使每一位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见证了中华礼乐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 本文图片来源:福建汉服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