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建民俗博物馆 > 正文

活动回顾丨礼乐展演精彩亮相 千年文化薪火相传

2025-11-24 15:35:27  作者:   来源:福建民俗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娜

近日,福建民俗博物馆携手福建省汉服文化促进会,共同呈现了“闽风承乐·礼耀汉天”第十三届中华礼乐大会。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带领市民与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华礼乐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时代魅力。

活动现场,一系列精心复原的传统礼仪依次展演,庄重典雅、意蕴绵长。其中,汉服婚礼、及笄礼与拜师礼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是礼仪的外在呈现,更是中华精神内涵的生动传达。

汉服婚礼

缘定三生,礼承同心

汉服婚礼依古制逐步展开,从“却扇”初见,到“沃盥”净手,象征新人以洁净之身心共赴盟约;“同牢”共食一牲,表达从此生命相连、甘苦与共;“合卺”共饮匏酒,暗含合二为一、永结同心的美好祝愿。整场婚礼不仅华美庄重,更在每个细节中传递出“结发同心,白首不离”的婚姻理念,彰显古人对家庭伦理与情感秩序的敬重与守护。

及笄礼

加笄成人,承责立志

及笄礼作为中华传统女子成人礼,承载着对生命阶段转变的礼敬与期许。仪式中,少女褪去童装,梳发加笄,由母亲或女性尊长为其插上发簪,标志着她已步入成年,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家庭义务。这一仪式不仅是外在仪容的改变,更是对内心成长的唤醒,引导年轻一代树立“明礼、知责、修身、齐家”的人生观。在快速变迁的当代社会,及笄礼的复原与展演,为青少年提供了感知传统、确立身份认同的文化契机。

undefined

拜师礼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拜师礼作为中华教育礼仪的核心环节,体现了“为师则严,为学则恭”的传统精神。仪式中,弟子需整肃衣冠,恭敬呈递拜师帖,并奉茶致敬,表达对师长与学问的尊崇。师长则回赠经典或文房四宝,象征知识与责任的传递。这一礼仪不仅强化了师生之间的精神联结,也传递出“以礼立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在知识获取日益便捷的今天,拜师礼提醒我们:学问不仅是技能的习得,更是人格的涵养与精神的传承。

“没想到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有趣!”一位首次参与礼乐大会的游客感叹道,“这些礼仪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活态文化。”

本次礼乐大会通过仪式展演、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立体展现了中华礼乐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活动不仅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也使每一位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见证了中华礼乐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

本文图片来源:福建汉服天下


友情链接
  • 国家文物局
  •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 福建省文物局
  • 故宫博物院
  • 福建博物院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北京民俗博物馆
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
联系电话:0591 - 87519100 邮箱:fjmsbwg@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郎官巷25号
东南网承办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