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民俗博物馆> 最新资讯 > 正文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 福建文博活动好戏连台
2018-06-07 15:45:19 陈星宇来源: 福建日报-新福建  责任编辑: 吴静  

【核心提示】自200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2017年“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设立,不仅是为了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为了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一步增进中华儿女对文化遗产的了解与融合。灿烂的遗产,是文明的印记,更是人类发展史中的精华。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福州三坊七巷举行泰宁非遗进坊巷活动

 新福建讯(记者 陈星宇)6月9日是我国的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当日,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系列活动在省博物院启动,省政协副主席魏克良、省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林尧、省文化厅厅长石建平、省政协办公厅主任刘宏伟、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副主任林彬、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向今年获评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代表、第四批福建省非遗传承人代表颁发证书。

省政协副主席魏克良宣布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

省文化厅厅长石建平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致辞

 据了解,今年“遗产日”期间,我省组织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展演活动200多场,且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通过市县联动,全面展现近年来我省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把富有福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带给群众,营造了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社会氛围。

与会领导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牌匾和荣誉证书

福建博物院——展览内容丰富,意义深远

 坐落于福州西湖湖畔的福建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近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是了解福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今年“遗产日”, 省博物院举办了“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张瑞图书法艺术作品展”“第二届福建非遗传统工艺精品和大展”“必由之路——福建船政与近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展”等多场展览和活动,多角度展示八闽文化的博大内涵和非凡魅力。

市民参观非遗传统工艺精品大展

 船政文化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船政学堂培育了一大批海军精英。“遗产日”期间,“必由之路——福建船政与近、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专题展览分前言、师夷自强创办船政、格物致知开风气先等九大部分,展出了珍贵的百年船政老照片、历史资料及改革开放40周年马尾发展变迁留影,侧面反映素有“千年古港·百年船政”的马尾在历史浪潮下,循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开发区收获的丰硕建设成就,也有力印证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千姿百态的剪纸艺术

 在传统工艺精品展区,寿山石雕、软木画、漳州木偶头、剪纸、漆线雕等近百件非遗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一件件工艺精品力作,不仅充分表现了我省手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敬业坚守的“匠心”精神,而且展示了我省传统工艺突出的艺术魅力和保护振兴取得的成绩,令众多参观者赞叹、流连。

泉州惠安石雕技艺

  福建民俗博物馆——老少同乐感知传统民俗魅力

 穿汉服、学闽绣、品茶香、听闽剧……为弘扬福建优秀传统文化,6月9日,福建民俗博物馆在三坊七巷开展“承民俗瑰宝,品羽衣霓裳”大型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每一个展区前都有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在争相体验或拍照。无论是校园中的学生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大伙都忙活得不亦乐乎。

市民欣赏闽绣表演

 据介绍,省民俗馆今年“遗产日”的活动由汉服展示与体验、汉服折纸、闽绣展示、草木染、茶艺展示、闽剧展演等六大环节组成,不仅参与性、观赏性、互动性极强,相较于以往活动,持续时间更长,种类也更为丰富。

茶艺展示区

 “基于本馆特色,我们每年都会通过多种方式宣传福建传统文化、保护并传承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非遗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突出地域文化。”福建民俗博物馆主任陶武表示,璀璨生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每个人的宝贵财富,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实现非遗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另据了解,省民俗馆目前还与福州乌山小学合作,每周一专门开设节俗文化研习班及传统中国结编织班,加深同学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了解。

汉服文化展示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带孩子动手学知识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为帮助小朋友感知昙石山遗址所蕴含的知识因子,今年“遗产日”,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举办了“描文寻史——守望文化记忆”儿童画绘制活动,共二十多名儿童参与其中。

工作人员向孩子们讲解昙石山遗址的历史及文物故事

 活动当日,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他们看到的古老器物和纹饰,用童心解读这些古老的语言。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陈美祥说,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参与活动,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不仅仅是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人的节日,也成为老百姓走近文化遗产、感知其无穷魅力的一个契机。

描纹寻史

  龙岩市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

 闽西是一片叱咤风云、成就英雄的红色土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制定了党和军队建设纲领,提出了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闽西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军队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29年3月红四军在长汀首次统一的全套军装

 为纪念“遗产日”,讲好闽西红色故事,弘扬闽西红色文化,龙岩市博物馆从龙岩市众多文物中遴选出部分精品,制作了“红色珍藏——闽西革命历史丰碑的见证”图片展。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了闽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是闽西革命历史丰碑的见证。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这个展览旨在激励和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行列中来,更好地为保护、传承、运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作出努力。

1931年7月14日闽西交通总局肆片赤色邮花实寄封(附信)

  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主题宣传深入人心

 武夷山是中国四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之一,武夷山市兴田镇的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近日也举行了一系列“遗产日”进社区、进军营活动。

工作人员进军营,与年轻战士互动

 6月9—10日,闽越王城博物馆工作人员先后来到武夷山市民广场、南平武警三大队七中队,采用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折页、标语、金字塔宣传墙、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开展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同时开展有奖竞答游戏;此外,博物馆还利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布与文化遗产日相关的宣传,并编写宣传材料向博物馆所在地广大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文化遗产工作方针,宣传城村汉城遗址近60年的考古成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现场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兑奖环节

南平市博物馆——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6月9日,南平市博物馆围绕“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这一主题,重点宣传了《博物馆条例》、《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朱子理学文化、建窑建盏等闽北重要文化遗产。

南平市文广新局举办非遗系列活动主会场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南平市主会场活动设在福建林职院,当日上午,南平市文广新局主办的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陆续开展:南平市第五批非遗传承人授牌仪式;邵武傩舞、畲族竹竿舞等非遗项目展演;顺昌陶瓷传统烧制技艺、建瓯林氏金银器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互动展示。在活动现场,南平市博物馆举办流动展览《朱子文化展》,展示朱子理学思想以及朱子在办学、教化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同时向参加活动的群众、学生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0多份,广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南平市博物馆宣传法律、法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明市博物馆——民俗体验活动妙趣横生

 三明市博物馆也和市民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周末。据介绍,为了结合“遗产日”主题,三明市博物馆特地邀请来了长安小学的小朋友们为市民献上精彩的戏曲舞蹈表演《小戏迷》;省文物鉴定中心主任王永平等专家也来到现场,帮助市民免费鉴宝;民俗专家宋经文老师也举办了一场《从粽子说起》讲座,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捧场……

免费鉴宝活动

 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博物馆作为教育者和传播者,希望以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通过举办此类活动,不断拉近非遗文化与群众的距离,从而更加了解非遗、热爱非遗,更自觉地加入到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队伍之中,让非遗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学习包粽子

 与此同时,龙岩上杭的客家族谱博物馆开展了“走进客家”系列展览活动,带领大家走进客家历史,了解客家文化;宁德古田县博物馆也成功举办了“遗产日”公益鉴宝活动,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陈方昌、省文物鉴定专家林存琪和梅华全老师参加了活动。

古田县博物馆民间收藏公益鉴宝活动现场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国家遗产,传承优秀文化,守护民族精神家园!

 


9:00——17:00(16:30停止入馆,清场)
周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郎官巷25号福建民俗博物馆
联系电话:0591-87519100
邮箱:fjmsbwg@163.com
更多》展览资讯
更多》精彩视频
更多》馆藏精品
更多》展览资讯

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东南网承办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闽新备 20060504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